□李培竹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随父母在鄂西北山区的一个小镇上生活。过年时,当地有划旱船、舞旱龙的传统活动,能从正月初一玩到正月十五。
各生产队都会提前精心制作旱船、旱龙,正月初一开始走村串户,然后到镇上沿街表演。
一只只五彩斑斓的旱船,在摇婆子的操弄下,摇摇摆摆地舞过来,前头一人撑篙,咿咿呀呀地唱着民间小调,两侧桨手伴舞相和,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哈哈大笑。
舞旱龙甚是张扬彪悍。通常一个大队扎一条旱龙,竹篾骨架,外裹绸布,以彩色皱纹纸装饰。表演时,前头执竿者大多经验丰富,舞龙手则选身强力壮的汉子,都穿着大裤衩,赤裸上身。
当地有“门前见龙舞,福气迎进屋”一说,因此家家都会拦龙邀舞,家底厚的,会塞烟递糖,还要点燃烟花扫射舞龙手,叫作“强邀”。
此时便显出那些舞龙手的功夫了,他们毫无惧色,舞得越来越酣畅淋漓,让人看得如痴如醉。